2014年12月24日星期三
資源共享 中韓積極打造全球物流中心
2008年發生經濟危機以後,隨著以美國和歐洲為中心的小三通發達國家持續經濟蕭條,亞歐大陸在國際社會中占據的政治、經濟比重不斷增加。從長期角度來看,這預示著亞歐大陸可物流公司能成為世界的中心地區。中韓作為亞歐大陸的對接點,同處於與東北亞地區產業鏈條和國際經濟合作的節點位置上,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進入21世紀,中國一躍而起,在經濟規模上加速追趕美國。2000年~2013年,中國經濟出現年均9。85%的高增長。2013年,中國進出口總值首次突破4。2萬億美元,居世界貿易第二,全球10大集裝箱,中國就有7個,上海港位列全球第一。隨著中國物流市場的全面開放和迅猛發展,中韓之間的物流合作領域將有巨大的發展領域。
南開大學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院院長劉秉鐮教授指出,以中韓為代表的亞太地區已經成為全球物流市場的核心,中韓未來的物流合作可以在歐亞經濟走廊共建、自貿區物流、區域物流園區開發、先進物流技術交流等領域上有新的突破。
雙邊貿易、相互投資迅速發展,為物流合作打下基礎。1992年,中韓建交,雙邊貿易額僅為50。3億美元。2013年,中韓雙邊貿易額達到2742億美元,是建交之初的55倍,年增長率高達20。97%。除此之大陸貨運外,中國是韓國最大的貿易伙伴、最大的出口市場、最大的進口來源國、最大的海外投資國對像。與此同時,韓國是中國的第三大貿易伙伴國、第五大外資來源國,雙方互為最大海外旅行目的地國、最大留學生來源國。在相互投資方面,隨著中國內需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以及中國的廉價勞動力優勢不斷減弱,韓國對中國的投資動機逐漸由“確保廉價的勞動力”變為“開拓中國內需市場”。2013年,韓國對華投資20。59億元,是建交之初的21倍,投資的領域逐步擴大到房地產、第三產業、服務業等,趨於多元化;截至2013年6月,中國對韓投資達57。18億美元,進入韓小三通貨運國投資的中國企業數量已達2002家。隨著兩國對外貿易需求持續旺盛,相互投資的領域不斷擴大,作為第三利潤前景與經濟發展催化劑的物流合作有廣闊發展前景。
產業轉移,為物流合作帶來動力。韓國產業不斷向中國轉移,在產業結構上由服裝加工、玩具等勞動力密集型的產業向造船、機械制造等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轉變。韓國產業轉移到中國後,必將會帶來原材料、燃料等的采購需求從而產生采購物流需求,生產的產品需要對外銷售產生銷售物流等物流需求包括國際和國內物流需要。以韓國LG化學為例,LG化學在南京有工廠,生產小型智能手機和其他移動設備的電池,現在不僅著眼於南京,其首席執行官樸真秀日前表示,正在考慮在中國建立一家電動汽車電池工廠,來拉動需求。LG化學在中國投資建廠,將帶動一系列的采購、銷售、回收等物流需求。
港口同盟,提升物流供應鏈的競爭力。構築中韓港口物流聯盟,擴大服務範圍,有助於兩國港口在合作中謀求共同發展,提升各自在全球供應鏈的競爭力。國家兩岸貨運發展改革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所長肖金成強調,在21世紀,中韓起到歐亞時代很重要的核心位置,以及核心的紐帶作用,是連接中亞、中東、歐洲的橋梁。新絲綢之路,鐵路網絡能夠建立起來,共同搭建物流平台,兩國在歐洲和亞洲之間交流過程當中,可以減少很多的物流費用,還可以引進更多的比較低廉的原材料。2011年,東疆保稅港區與韓國新萬金群山經濟區日前達成區域合作意向,雙方在正式簽署了合作協議。雙方利用各自的資源、區位、產業、政策等優勢,建立長期穩定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全面開展項目合作,促進彼此的繁榮發展。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王微副所長強調,“一帶一路”的建設可能對中韓之間的合作也是一個開辟新領域的過程,特別是在物流領域方面,韓國的物流業在這些方面是領先於中國的,所以未來在人才、標准、創新這些方面兩岸物流,可能幫助中國的物流企業提升能力,進行這種供應鏈的整合,提升兩國的這樣一個發展的能力,為未來開拓更多的合作打下基礎。
博主好站推薦: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